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回到八零机械厂

第112章 你这学不白上

回到八零机械厂 腰子少放盐 9427 2025-08-14 02:13

  

  几位技校领导互相看了看,神色有些微妙。

程为表面没什么反应,但嘴角却下意识瞥了瞥。

他们机电技校跟老国企那是一线绑定的合作关系,如今却要转头去跟个还没几个月的小修理厂搞“单干模式”?

不说明着抗拒,多少也觉得掉了点份儿。

吕世昌神色也变得微妙。

他本来还打算中立些,毕竟第一工业技校一向谨慎,可眼下形势有点像是被“点将”进了这个新试验田,让他不动也不行了。

再看旁边那几个老牌大厂的厂长——西山机械厂、电气设备制造公司、第一机床厂的发言人,一个个眼神却多多少少带着点复杂。

要说不高兴吧,也不至于。

但一个刚挂牌不久的小修理厂,突然让市里点名支持、资源倾斜,这不由得让他们琢磨琢磨……

这陈露阳到底背后有谁在啊?

啥门路这么硬!

梁仲维清了清嗓子,说道:

“今天这场协调会,时间不短,大家讲得也都挺扎实。”

“几家单位的合作历史、产能方向都说清楚了,技校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也提出来了,讨论气氛也算坦诚、务实。”

他话锋一转,落回主旨上:

“我提一个建议:这次会议不作强制匹配,不现场分配,也不搞什么定点定人。”

“但会后,我们市经委会出一个‘厂校意向对接建议清单’,清单上面会把每个单位今天谈到的工艺方向、可承接内容,技校的专业配置、师资力量、设备条件,做一个建议性的归类。”

“至于怎么对接,谁和谁谈得来,谁和谁项目能合得上,那就回头各自谈。”

“愿意走到一起的,就报项目,签合同,走程序。”

他说得圆润,分寸又稳,尤其后一句“谁愿意走到一起”点得轻巧,落得妥帖。

既避免了现场点名的尴尬,又把主动权交回到厂校双方手里。

至少给他们留了一个“下台阶”的机会。

“那就按这个意思来,后头咱们自己找对口单位沟通。”会场上有人开口道。

空气轻松了些。

梁仲维抬手轻轻敲了两下桌面,为这场三个多小时的会议做了一个圆满的收束:

“‘产教协同’这块是市里定下的重点方向,更是为以后的工人队伍打基础。”

“市里明年的技改专项经费、设备购置审批、技校扩编指标,包括产教融合试点单位的推荐名额,都要立项、要审核。”

“名额就那么多。”

“谁先干出来成果,谁先出成型样件、有验收报告、有参与记录,我们就先批谁。”

顿了顿,

梁仲维最后看了眼坐在角落的陈露阳,笑道:

“有些单位虽然小,但思路清,劲头足,这也是一条路。”

“怎么选,大家回去自己掂量。”

话说到这份儿上,会议室里再没人挑刺了。

梁仲维挥了挥手:“会散吧。”

椅子“唰啦”一片响动,代表们三三两两起身。

“小陈,你要回学校还是去哪,我送你。”何大华开口问道。

“我看呐,小陈还是跟我走吧,我车比你的好。”鲁永强笑眯眯地接话,眼神还不忘往何大华那边瞟一眼,活像故意拱火。

何大华眼角一挑:“你那破吉普,坐进去得自己踩门,算哪门子好?”

眼看俩人又要呛呛起来,陈露阳赶紧开口:

“鲁大爷,何叔儿,我就不麻烦您二位了,我还得去找我师兄唠唠。”

“你师兄?”两人不约而同一愣。

“谁啊?”

“梁主任就是我师兄。”陈露阳没想瞒着这俩,直接开口。

这话一出,鲁永强和何大华面面相觑,随即同时露出一种“原来如此”的神色。

难怪今天梁仲维在会上话不多、却次次点他,

合计俩人还是这么个关系。

“你这学可真不白上~”鲁永强笑着说了一句。

陈露阳羞涩一笑,一脸腼腆。

那模样跟刚刚在会议室里摆责任、讲合作、针锋相对的修理厂主任判若两人。

“行,那你去吧,去跟你师兄好好聊聊。”鲁永强冲着陈露阳摆摆手。

“要是生产那边实在找不到人,就来找我。”

何大华也开口:“就是,你那三两个零部件,我回头找个车间就帮你弄了。”

陈露阳感动了。

“谢谢鲁大爷,何叔~我先自己想想办法!”

“实在找不到路了,我再来找你们帮忙~”

听到这话,鲁永强眼神更欣赏了。

“年轻人有骨气是好事。但骨气归骨气,遇事别硬扛。”

“我懂,鲁大爷您放心。”陈露阳开口道。

跟两个长辈告别之后,

陈露阳提着文件袋,穿过市经委会议室外头灰砖青墙的走廊,一路追到了梁仲维的办公室门口。

门半掩着。

他敲了两下门框,笑着探头进去:“师兄,我来认认门!”

梁仲维笑着开口:“进来坐。”

陈露阳高兴的走了进去,刚坐下,梁仲维就夸奖道:

“今天表现不错,蛮有气势的。”

陈露阳笑道:“我也是头一回跟这么多厂长校长打交道,说实话,腿肚子都紧了。”

梁仲维轻轻一哼,倒了杯热水递过来:“你要是腿肚子紧,那今天下午那几位校长估计膝盖都打哆嗦了。”

两人相视一笑,气氛轻松下来。

陈露阳试探开口:“师兄,我今天来,也是想厚着脸皮求您个情。”

“这次厂校对接的匹配,能不能……多往我这边帮衬帮衬。”

梁仲维没急着表态,反问了一句:“今天的会场上,起码有一半人心里在嘀咕,你那修理厂,凭什么能进这屋子?”

陈露阳乐呵呵的接话:“因为我是您师弟呗。”

梁仲维“噗”地一声乐了,伸手一指他:“你小子倒会抖包袱!”

笑完了,

梁仲维紧接着话锋一转,神色也沉了几分:“我可没那么大面子。”

“你今天能进那个屋,不是因为我是你师兄,也不是因为修理厂干得多漂亮。”

“是因为你们踩中了节点。”

梁仲维正色道:“眼下整个城市工业结构正在松动,原来那一套‘学校贴厂房、学生蹲车间’的路子,早就走烂了。”

“那些大厂谁都想合作,可真到了具体项目上,技校只是挂名,学生也只是帮衬,啥也落不下。”

“而你这边,恰恰反着来。”

“一个小单位却主动拉起院校资源,是以‘小厂+高校’的方式,走出一条全新的协作路径。”

“不是依附大系统,而是自己站出来当节点,画图纸、提需求、设工艺,反过来让高校和技校对接你。”

“说白了,你这个修理厂,是目前市里唯一一个尝试‘组织化整合边缘资源’的落地项目。”

他抬眼看了陈露阳一眼,声音顿了一下:

“一旦你这套机制跑通了,市里就能以你为范本,把零散的小作坊、小技校、边缘岗位聚成一张网,搭出一套低成本、跨主体、拼接式的轻工业协作平台。”

“这是市里真正想看的东西。”

“所以你不是来‘汇报成果’的,你是来‘提供方案’的。”

他指了指桌上的文件:

“今天会议那些人,谁没成果?”

“但他们的路走了十年,你这条路,是没人走过的新路。”

“眼下城郊片区、乡镇地带,小作坊一堆,全都卡在‘能干活、干不大’这道槛上。”

“你们修理厂这个试点,说到底,是在替大家趟路子。”

他顿了顿,语气带了点意味:

“如果你这套‘图纸出厂、试件回校、闭环反馈’的模式真能跑通,那就不只是你们修理厂一家受益。”

“是整个轻工业和校企合作都有了参考样本。”

“这就是你今天能进这个会场的真正原因。”

梁仲维说到这儿,终于抬手把桌上的那份材料推了过来。

“我会让装备科和职教办那边全力配合你。”

“技校资源上,第一批你先挑两个,后面再跑顺了,看你干得怎么样,我再给你扩。”

话音落下,陈露阳脑子“嗡”的一下,整个人像被热血冲得通透。

他猛地站起身,手指不自觉地在桌边抠了抠,像是要让自己平静一点,可话却没收住:

“谢谢您,师兄!”

“我一定好好干,不给你丢脸!”

梁仲维笑着点头:“好,有你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”

“我一会儿要下去听个汇报,就不留你了。咱俩以后再唠。”

“好嘞师兄!”

……

就在陈露阳双眼锃亮,决定大展宏图的时候。

此时北大的校园里,

一条红色横幅从湖畔对岸斜斜挂起,上面写着八个大字:

“继承先烈精神,勇担青年使命”

横幅两侧站着整齐列队的鼓号队与旗手团。

随着主持人的介绍,一二·九火炬接力彩排正式开始。

一侧观礼区内,团委王书记陪同刘副校长在旁边观看彩排。

由于今年的一二·九纪念活动规格高、阵仗大,

学校高度重视,

所以主管团委工作的刘副校长也亲自到场,实地把关。

随着火炬传递至第七棒,副校长举起手中的名单,看了看,突然疑惑道:

刘副校长举起手里的名单,纳闷:“第七棒是……陈露阳怎么长的跟照片不一样啊??”

虽然刘副校长没见过陈露阳,

但是实在架不住这小半学期里,陈露阳成天刷屏。

不是今天上学报,就是明天上报纸。

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,只要略微关心校园动态,多多少少都听过他的名字,见过他的照片。

团委王书记赶紧解释:“陈露阳找我请了假,说要去参加市经委的协调会,眼前这个是找来替彩排的同学。”

刘副校长目光略显意外:“他去市经委开协调会?”

“是的。”王书记点点头,“市里发来的正式通知,我也看过了,确实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参会。”

“现在这学生啊,可是一届比一届厉害了。”刘副校长颇为感慨的说了一句。

“回头他回来,你们记得把彩排细节、走位顺序都跟他说清楚。”

“仪式当天,可不能出纰漏。”

“放心,副校长。”王书记连连点头。

……

晚上,天早已黑透了。

北大宿舍楼走廊上挂着几盏十五瓦的小灯泡,光线昏黄,摇摇晃晃,却透着几分温暖。

陈露阳一推开421寝室的门,屋里正热火朝天地唠着嗑。

“哟,挺热闹啊!”他边摘帽子边笑,“说啥呢?”

陶润泽一拍大腿:“说你呢!”

“说我?”

陈露阳听见自己被点名,把包往床上一放,搓着冻得通红的手,

“我又咋了?”

“还能咋,不就彩排那点事儿呗。”

郑哲盘着腿坐在床上,一边嗑瓜子一边喊,“你今儿不来,我可把你那第七棒全程给你走了!”

“那风吹得我脸都冻木了!”他说着忍不住吸了口气,“你欠我一顿饭,少不了的。”

“成!回头我请,管够。”陈露阳笑眯眯地拍拍他肩,“快说说,彩排咋样?”

郑哲来了精神:“可热闹了!你那前一棒,第六棒,竟然是个外国留学生!”

“啊?”陈露阳一愣,“男的女的?哪个国家的?”

“男的!听说是法国来的,好像叫……皮什么来着?”郑哲挠挠头。

“皮埃尔?”陈露阳脱口而出。

“对对对,就是他!”郑哲一拍大腿。

“眼珠子瓦蓝瓦蓝的,说话还带鼻音,特文明。”

“真的?”杀猪小白胖孙乐根好奇开口。

“当然是真的了!”郑哲手里抓着一把毛嗑。

说起来,虽然都是一个学校的,可他们其实大多跟留学生没啥交集,猛然听说要和外国人一起接火炬,都觉得新鲜得很。

“然后呢?路线怎么走?”陈露阳边笑边问。

郑哲赶忙眉飞色舞地把彩排的线路、口号、标志动作一股脑地全说了一遍,连转几个弯、怎么站位都没落下。

众人听得正起劲,郑哲忽然压低了声音,神秘兮兮地开口:

“对了,你们猜猜这次活动主持人是谁?”

“谁啊?”

“戏剧社的许云峰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