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回到八零机械厂

第117章 对接技校

回到八零机械厂 腰子少放盐 9575 2025-08-14 02:13

  

  啥玩意啊!

这怎么唠着唠着,就一步唠到市里表彰上去了!

怀揣着“他是不是忽悠我”的疑惑,

何正华将手里的复印件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,又一遍一遍!!!

看完之后,

何正华的眼神都变得清澈了。

卧槽!

这小伙子有两把刷子啊!

上次来找自己的时候,还是一副求人的态度,

今天来,就变成是带他们飞了???

对于这件事,陈露阳也是没有办法。

虽然他手里虽然已经拿到了市经委试点项目的红头文件,但梁仲维承诺帮联系合作技校的事,还没落到底。

至于能不能批、能批哪家、什么时候落——全都是未知数。

而一旦项目正式启动,最怕的就是“等”。

等批文、等批人、等调度,那一等就是十天半个月;

更别提合作过程中还得协调设备、磨合师资,合作中再出点岔子,拖起来就是连环套。

碰上啥状况,谁也说不准。

眼下试制在即,时不我待。

与其干等着批文、等着被安排,

不如趁现在先动起来!

抢时间、压节点、把能推进的先推进一步是一步。

反正方向是对的,手续也能补得上。

只要成果做得出来,到时候谁还能说什么?

“项目我们这边愿意参与,但学生是学生,不能当工人使。”

何正华先把话撂在前头。

“这周五我们会调整一下教学安排,下周一开始排机床。我给你空出三台车床、一台钻床、一台立铣,再腾出一间教研室做技术对接。”

“教学组这边我配两个实训班,一组车削,一组钻铣,二年级学生为主,各六人,加上我和两位实训老师,总共十五人。”

“如果后续你们项目规模扩大,我还能再从三年级抽一批人,做成备用小组。”

“开工时间就定在下周一下午,第一轮先出三件,咱们先走一遍流程看看。”

“你们要是能派个工艺师傅过来,咱们这边两位老师也能提前对接工艺细节。”

“好!”陈露阳立刻点头,“我这边安排两位一线老师傅过来,全都是在车间干了十几年的老工人,对工艺和误差控制都有经验。”

“图纸方面,由我们项目组的张楠负责,他本人也会全程参与试制过程,现场解释结构设计和工序安排。”

“我会根据实际设备和人手情况,这周末再细化一版工艺流程,出一份交接用的日程表。”

说到这儿,他语气一顿,接着补充:

“另外还有两点,得提前和您说清楚。”

“第一,这批试制,是我们项目立项后的第一轮实物出件,时间上卡得很紧。一个月内就要向市经委报送阶段成果,出件效率和合格率必须双控。”

“第二,材料这边,我们修理厂备的是定额料,都是从废旧库存里一根根挑出来的整料坯。尺寸够、硬度高,但数量实在不富裕。”

“不像教学能多配几块练手,这边一块报废,就可能直接断了后续装配环节。”

说到“材料”的时候,陈露阳脸上的笑意也收了几分,神情比刚才郑重了不少。

这些料都是他挖门盗洞、想尽办法、左撺右攒凑出来的,

真是禁不起一丝祸害。

“这点你放心。”

何正华认真道:“我们学校既然接了你的项目,就一定保质保量、把事办好!”

“你这材料我亲自交接,正式生产之前,先让学生用废料练两刀,签实训承诺。”

“学生谁出了废件,我就让他写检查。”

ε=(ο`*)))唉。

陈露阳听到这话,心里却没法轻松。

他低着头,默默叹了口气。

真要出了废件,废的是他的材料,

你写检查有什么用!

项目卡在这个试制环节,一个零件砸了,就意味着整个流程断一道;

工期延误,报不上去,市经委那道关就过不去。

可这话他也不能当面说。

技校不是工厂,学生不是工人。

教学单位本来就不能对学生搞经济惩罚或处分。

“写检查”,已经是实训环节里最严厉的惩戒方式了。

陈露阳转过头,看向眼睛都有点烧红的张楠:

“师兄,图纸那边,要留一个教学版。该标的就得标清楚,哪怕多几页也没事。”

“学生不懂结构,最怕凭经验乱下刀。”

张楠烧的晕乎的,站着的姿势也虚着,但听到这话,他还是点了点头:“图纸我这边已经重新整理过一版。”

“正式开工之后,每道关键工序我都盯着过一遍。包括装夹方向、余量段提醒、配合段和止口的位置、哪些是精配、哪些是成型加工……我都给他们逐张图讲清楚。”

“尤其是限位环、导柱、精配孔这几节,误差控制在0.05以内,连半毫米都容不得差。我会全程待在车间,边走边讲。”

说完,张楠把怀里夹着的一份蓝图抽出来:

“这是按教学使用简化的版本,复杂的注释都移到了边角,每一处刀路走向都标清了。”

“到时候我们会贴几份在工位上。谁哪道有疑问,我在现场回答。”

何正华点点头:“行,我这边也安排一个实训组的老师全程跟你对接。”

“真要碰上工艺问题,咱们就在车间掂量着改。”

“说到底,这图是你们画的,项目也是你们提的,我们也是按照你们的方向往前推。”

眼看两方谈的差不多了,何正华开口道:

“那就这样!我们这边机床会在本周五前腾出来,你周六送材料,周日我们调试设备,下周一正式开工。”

“材料交接我亲自在场,做好登记。你那边要是临时有调整,提前给我打声招呼。”

“好!”陈露阳点头应下。

谈完了丰南技校,陈露阳一转身,就看到张楠靠在门边,整个人烧的晕晕乎乎的。

“能坚持不?”

“能!”

张楠咬咬牙。

自从上次市经委的项目批文下来之后,张楠就感觉压力无比的大。

现在材料和生产技校眼看有了着落,偏偏就卡在他那一摞还没校完的图纸上。

急火攻心,嗓子当天晚上肿起来了。

现在好不容易自己的图纸画出来了,可以让项目推进,死活他也能坚持!

从丰南技校出来,两人马不停蹄,又奔了三家学校。

一家擅长小件车铣、铣面铣槽;

一家能承担热处理和简单淬火;

还有一家校办车间设备偏老,但能负责内孔加工和精磨。

每家学校条件不同、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。

但制动推杆这东西,结构复杂,根本不是一校能包打天下的活。

幸亏身边有张楠在,

材料怎么打底、余量预留多少、装夹怎么做、磨哪一端、铰哪一孔,全都有他负责沟通的清清楚楚。

张楠说完了图纸和工艺,剩下的就是陈露阳与几个学校谈合作。

合作的口吻也一样,

陈露阳一上来就把底牌亮出来,直接端出“北大和劲霸修理中心联合申报、市经委市科委备案的产教协同示范项目”的牌子,一锤定音,先给校方一个震撼。

随后再按部就班地谈试件生产、学生分组、材料使用、车间安排,节奏压得很紧。

一整天下来,连轴转了四家技校,到了最后一站时,天已经擦黑。

两人坐上回修理厂的公交车时,脸上都没一点笑容。

实在是乐不起来。

别看制动推杆只是个巴掌宽、两掌长的小长条,里头的工艺却花得紧。

外壳要铣槽、打孔、车止口;中间限位环得走刀留肩;内部的导柱、压套、螺帽,全都是装配级配合件。

有些孔非得是H7级精铰不可,有的轴段得过一遍外圆精磨,还有一节复杂的内锥角结构,不下三种刀具才能完成。

张楠靠着公交车的车窗,额头冒汗,整个人烧得眼神都发直,可嘴里仍然道:

“小陈,导柱那几段得拿精磨机去磨,预留量必须控在0.03以内,这几个机床硬度根本压不住。”

“我知道了,我去想办法。”陈露阳回头看了他一眼,语气放得极轻,“你先闭眼歇会儿,到站我叫你。”

张楠点了点头,像是终于绷不住了似的,靠在车窗边,一闭眼就沉了下去。

陈露阳没再说话,坐在一旁盯着车窗外晃动的灯光,心里却沉得很。

这个兄弟从早上到现在,水没喝几口,饭也吃得草草的,

明明已经病得人都发虚了,还是跟着自己一口气跑了四个技校,换成铁人也吃不消。

伸手探探脑门,热的吓人。

现在这个情况回修理厂已经不合适了,下车之后直接送医院!

可比发烧更让人头疼的,是后头那些没着落的事。

导柱这段得用外圆磨床加工,技校的老机床根本压不住精度,必须得找外面加工厂。

而最终组装也悬。

修理厂是不可能了。

厂子里光修车的设备就已经挤满了车间,再加上北大力学系借用的实验台,

连人都快绕不开了。

更别说是组装台了。

现在只能看看,能不能在其中一家技校,设一个“临时联合装配点”,完成零件组装。

要不就得再厚着脸皮去找梁仲维,让他帮忙协调一个装配资质的托底小厂,

再再再退回一万步!!

如果实在找不到地方,他就去求他大爷。

丫的好歹自己还有一个12米大老鹰的大爷呢,

那么大的一个钢铁厂,咋不能给自己组装一个小部件!

到了站,下了车,

陈露阳几乎是一路扛着张楠到了医院。

挂号点滴加住院,等到吊完瓶,已经快半夜了。

陈露阳将张楠在病床上安顿好,顶着寒风回到了修理厂。

刚进门,陈露阳就诧异的发现大家竟然都没睡,全在一楼等着。

“你们咋这么晚了还不睡觉?!”陈露阳下意识问道。

“哪能睡得着啊!”李河急道。

“两个大活人,早上天不亮出门,结果天黑了都没回来。”

“你要是再不回来,我们都要去铁路派出所去报警了。”

陈露阳折腾一天,累的一屁股坐在长凳上,揉了揉太阳穴:

“光天化日,朗朗乾坤的,我这么大人,能出啥事?”

“再说就算遇见歹人了,他也揍不过我。”

正说着,陆局看看身后,又看看门外,问道:

“……小陈主任,咋就你一个人回来,张楠呢?”

“我把他送医院了。”陈露阳回答。

“他烧的厉害,我在医院陪他打完针,安顿好了我才回来的。”

“送医院了?!”

陆局、张国强几个老师傅登时表情严肃起来。

“哪家医院?我去瞅瞅。”陆局不由分说就开始穿外套。

“这孩子生病了,身边咋也得有个人陪着,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外面住院。”

“我也去。”张国强不放心,也起身要跟着一起往外走。

论岁数,

陆局、张国强他们都能当张楠的爹了,

平时大家伙一个屋檐下生活,瞅这帮孩子就跟看自己家孩子一样。

知道张楠发烧住院了,俩人根本坐不住,起身就走。

“陆叔,李叔,我跟你们一起去。”

焦龙机灵的穿上外套,也跟着一起往外走。

这个修理厂,可以没有焦龙,但是不能没有陆局和国强。

等到第二天,陆局和张国强回修理厂了,自己还能接着在医院照顾,不耽误厂里的事儿。

“我也去。”林启明还有两个北大的男生也穿着外套,大家一起就要出门。

“你们就别去了。”陆局制止。

“大半夜的,咱们人去太多以外容易影响其他病人休息,我们仨去陪陪就够了。”

眼见林启明还要坚持,陈露阳开口道:“师兄,你就听陆局的吧。”

“今晚上人太多了,要去等明天再去。”

“陆局,你们路上注意安全。”

陈露阳瞧着有焦龙跟着,心里也放心让他们走。

眼见陆局领着一干人去医院瞧病,

陈露阳看着屋里剩下的人开始安排任务。

“技校的事,今天已经谈得差不多了。明天咱们要去挨家送大料,东西多,重量大。大家能搭把手的就都搭把手。”

“好!”大家齐声答应。

“行,早点睡吧,明天咱们还有硬仗要打。”

陈露阳拍拍手,疲惫的走上楼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