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复山河

第三百一十九章、计划没有变化快

复山河 新海月1 11198 2025-08-14 03:57

  

  南京,吴皇宫。

“卫嘉瑞,看来是被南昌的花花世界,迷晕了双眼。

这才开战多久,连长沙城都给弄丢了,简直是丢人现眼。

现在居然还好意思,向我们开口救援?”

傅皓轩一脸不屑的说道。

义军在李牧手下吃败仗,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

可以往的时候战败,大家都坚持了一段时间,局部战场上偶尔还能反击一下。

新生的大楚政权,从开战到现在,就一直在挨揍。

别说是组织反击,就连守城都没能多坚持几天。

这样的战绩,自然入不了眼。

“陛下,楚军一路败北,湖广局势已经糜烂。

楚王的主力又聚集在江西,想要调入湖广参战,最快也有一个多月。

以李牧那贼子的进攻速度,一个多月的时间,足够他横扫岳州,攻占武昌。

下一步敌军很有可能顺流而下,进攻九江府。

伪朝官军景国良所部,现在占领了松江府的大部分地区。

北线还有伪朝的九边精锐。

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,未来我们很有可能遭到三面夹击。”

左丞相钭瑞宇率先开口说道。

在天下诸多义军中,就数占据南京的吴国,声势最为浩荡。

风光无限的代价,也为他们吸引了虞军的火力。

为了围剿他们,永宁帝不惜和辽东军镇妥协,换取了辽东铁骑南下镇压叛乱。

效果非常明显,北伐大军直接撞的头破血流。

北线遭受重创的同时,东边又有官军在松江府登陆,对他们的后方造成了威胁。

光这些麻烦,他们还能够游刃有余的面对。

毕竟,边军精锐虽然能打,但士卒都是北方人。

在中原大地驰骋没有问题,一旦进入江南水乡,战斗力立即锐减。

东边的景国良所部,看似有数万大军,但真正能打的也就那么两三万募兵。

在占据松江府后,就停止了进攻步伐。

可若是再让李牧所部占据武昌,顺江南下杀过来,那就真的很难说了。

面对三方合力剿杀,吴国的战略活动空间,将在最短时间内遭到压缩。

如果不能迅速击败敌军,败亡就是时间问题。

不能奢望每一次,都有北虏入寇,替他们解围。

“陛下,丞相说的不错,岳州府我们必须救。

最起码要做出一个救援的姿态,鼓动楚国和伪朝打下去。

即便是岳州府不保,我们也要帮楚王守住武昌府,让他顶在对抗李贼的第一线。

事实上,楚国现在的悲剧,完全就是他们战略失误导致的。

明明有更适合定都的武昌,偏偏跑去南昌定都,导致战略重心偏移。”

礼部尚书胡宇哲忍不住吐槽道。

缺乏战略规划,这是所有农民起义军的通病。

大部分农民起义军高层,都来自社会底层,见识非常有限。

发动起义成功之后,马上就开始享乐,根本没有远大志向。

这次白莲教起义,在历史上众多农民起义军中,都算上高配了。

高层的这些人,大都在地方上小有身家,读过几年书。

不过也仅限于此,真要是有雄才大略,他们也不会带头开启乱世。

楚国选择定都南昌,本质上也是内部妥协的结果。

楚王创业团队,一共分为五大派系。

分别是以广西人组成的元从派,云贵将领组成的西南派,以及后面加入的江西派、湖广派和浙江派。

元从派和西南派加入时间较早,当时还是草台班子,无法吸收文官加入,都是以武将为主。

楚王带领的创业团队发展壮大,还是进入江西之后。

江西文风鼎盛,识字率远高于西南,民间有大量不如意的读书人。

当时白莲圣国如日中天,对这些落魄书生,有了足够的吸引力。

随着团队的成型,又吸纳了大量降官、士绅加入,成为了楚国文官集团的核心。

湖广派和浙江派是最后加入的,错过了创业红利期,在朝堂上话语权相对较低。

楚国的地盘,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广三省,都城肯定要在三省中产生。

参与定都之争的,主要也是这三派。

确切的说是江西派和湖广派,浙江派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了一下,没有卖力争取。

毕竟,杭州府被吴楚两家瓜分,其他州府份量不够。

仅从楚国现有的地盘来看,南昌上从承湖广,下接浙江,貌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加上江西派在朝中影响力更大,南昌很自然的成为了都城。

可是放眼整个天下,南昌局限性就太明显了,只适合充当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。

湖广遭到官军攻击,楚国就反应不过来,无法进行及时调整战略。

倘若想要夺取天下,南昌的局限性还会更大,远不及武昌方便。

“胡尚书,话不能这么说。

伪朝大厦将倾,天下义军中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,就数陛下和楚王。

楚王鼠目寸光,选择定都南昌,正好说明了陛下天命所归。

我们不仅不应该嘲讽,还要让他们一直错下去。

其实南昌府也不算太偏,楚王想要谋取两广,完全可以把行政中心放在赣州。”

杨敬仁刚说完,群臣直接哄堂大笑。

嘴上说着不嘲讽,实际上他嘲讽的更厉害。

赣州府同样是江西重镇,充当临时政治中心,也不是不行。

前提条件是:楚军收复了湖广,拿下了两广福建。

不然天天打首都保卫战,根本顾不上其他战场。

……

长沙被攻破的消息传入衡阳,守军的士气进一步遭到削弱。

本就摇摇欲坠的城池,在坚持到第三天之后,就被官军收复。

一连收复三座府城,对湖广地区影响是巨大的。

叛军占领这些地方时间太短,中途还被官军收复过一次,地方上本就民心不稳。

现在再次被收复,湖广地区倾向于大虞的士绅们,很快又活跃了起来。

只是相比上一次,此时活跃的士绅人数,已然大幅度减少。

连续的战火,给湖广士绅集团,带来了毁灭性打击。

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,叛军劫掠屠杀士绅,朝廷同样要进行秋后算账。

那些投机者们,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。

士绅集团内部的斗争,同样残酷。

尚未进行调查,就有人把名单送了过来。

那些士绅家族,有子弟投奔乱党,都被记录的清清楚楚。

“我大虞养士两百七十载,居然有这么多乱党,实乃天下之大不幸!”

听到自家叔父感慨,李牧暗自摇了摇头。

这才到哪里啊!

分头下注,这是世家大族的存身之道。

叛军势大,露出了夺取天下的可能,他们肯定要插上一手。

哪怕家业被抢,族人被杀,一样不影响他们下注。

家族血仇先记着,后面再伺机进行报复。

针对整个义军群体不现实,一般情况下,都会找具体执行者算账。

历朝历代皇帝诛杀功臣,背后都少不了他们这帮人拱火。

开国初年的各种大案,他们都在幕后推手。

大虞的文人世家,没有两晋门阀那么厉害,敢无视朝廷。

负责打前站的,多是存在感较低的远支旁系,或者是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。

按照正常操作,在分批下注的同时,他们需要动用朝堂的关系帮忙隐匿身份,避免朝廷一路追查到自己身上。

众多家族一起参与,互相提供掩护,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。

可惜他们这次的运气不怎么好,仅仅只是部分家族下了注,就提前翻了车。

尚未来得及从大虞跳船的士绅家族,可不会放弃这个打击竞争对手的机会。

一份份举报名单,不断出现在镇远侯这位湖广总督手中。

“叔父,何必为一群乱党揪心。

拿着名单进行核查,参与谋逆者,一律按照律法处置即可。

涉及到谋逆,没人敢在这种时候伸手捞人!”

李牧当即表明了立场。

世家大族分头下注,他表示理解。

倘若叛乱是从关中报复,席卷了北方多省之地,为了宗族延续,李氏宗族大概率也会这么干。

不过理解,不等于不追究责任。

其他人可以跳船,他们这些有爵位的勋贵,同大虞绑定的太深。

最关键的是,李牧尚未做好脱离大虞的准备。

在这种时候,肯定要支持朝廷,狠狠打击这些三心二意的主,顺便借机削弱士绅集团。

“乱党固然该杀,可这次牵连太广。

一旦按律处置,得罪的人就多得去了!”

李原皱着眉头说道。

能够收到这么多举报名单,明显是有人想把他当枪使。

按照上面提供的证据,对这些地方大族大开杀戒,仇恨就全被他给拉了。

不进行处理同样不行,放任这些家族分投下注,将严重影响江山社稷的稳定。

“叔父,如果担心这些的话,我们只负责抓人,把处置权交给朝廷。

牵扯到这么多人,其中还不乏朝中大员,我们本就无权处置。

这样的大事,理应先请示陛下。”

李牧面不改色的出了一个馊主意。

说的好听是请示皇帝,实际上就是不想背负屠夫骂名,向上面甩锅。

到了永宁帝那边,就一个结果——杀!

不杀,不足以平民愤!

不杀,不足以震慑人心!

“罢了!”

“这些问题,暂且先搁置,等收复湖广之后再做决定。

倘若这些人迷途知返,能够戴罪立功,老夫也不介意替他们担待一二!”

李原点了点头说道。

嘴上说着担待,实际上是逼这些家族花钱买命。

如果肯拿出大量的钱粮,资助官军平叛,那么前面问题都可以商量。

投奔叛军的子弟,只要及时迷途知返,就能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。

倘若给的足够多,甚至可以换个更好听的说法。

比如:潜伏敌营。

倒不是李原眼皮子浅,着实是他这个湖广总督,兜里太穷了。

如果没有叛军洗劫,还可以自己动手抄家。

对知情者严加拷问,那么多人,不可能都是硬汉。

现在不行了,各家明面上的财富,都落入了叛军手中。

幸存下来的族人,也大都出去躲避战乱,只有一部分留在湖广。

摆在明面上的,也就那些外地任职的官员。

在这种背景下,抓人都要各地衙门配合。

想要追查他们暗地里的财富,实在太过困难。

不如施加压力,让他们主动拿出来。

“叔父,有了主意就好。

不过为了湖广的长治久安,杀鸡儆猴,还是必须要有的。

刚刚收到消息,驻守长沙的第三镇联合洞庭湖一带的官军,在岳州府发起一次大战。

第三镇伏击了从武昌赶往岳州增援的三万部队,斩敌五千、俘敌一万五。

洞庭湖的官军负责阻击从岳州出来接应的叛军,大约斩杀了一千多人。

可惜他们胆子太小,没有趁敌军撤退的契机,一举夺取岳州城。

不过据俘虏交代,现在的武昌城和岳州城差不多,就剩下几千老卒驻守。

第三镇请战,想要趁机出兵拿下岳州城,收复武昌府。”

上完眼药,李牧立即把话题转移到了战场上。

狠狠的敲诈世家,逼他们把财富都交出来,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
“叛军反应这么慢?

看来这是上天,要让他们灭亡。

武昌的守军,既然自己出来送死,那么能顺势收复武昌府自然是最好。

不过光第三镇,兵力恐怕有些不够,我们还是快点赶过去吧!”

李原一脸惊喜的说道。

见惯了胜利,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。

对自己奉行的稳扎稳打战术,一度产生了怀疑。

不过这种疑惑,没有持续多久,就再次恢复了正常。

无论是突袭长沙,还是分兵伏击数倍自己兵力的敌军,都不是一般军队能完成的。

第三镇能够创造奇迹,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平叛战争中,打出来的必胜信心。

纵使面对十倍的敌军,一样敢主动出击,全军上下都没有怕的。

换成其他官军的话,让他们驻守长沙城,那就只能死守长沙城。

对李牧恨铁不成钢的吐槽,他直接选择了无视。

湖广的官军敢出来和叛军交战,那就算不错了。

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精锐,在阻击完叛军之后,还能顺势夺取城池。

“叔父,这次你可判断错了。

叛军行动迟缓,并不是他们反应慢。

恰恰相反,是他们反应太快了。

卫逆调集大军到南昌,除了想进攻两广外,也是为了加强集权。
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卫逆进行的很成功。

不过集权的代价,牺牲了前线将领的自主性。

前线的将领收到消息,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南昌,等卫逆做出决定下达命令,这期间本就要消耗不少时间。

武昌的守军,应该是接到命令后就立即出发的,只是他们运气不怎么好。

谁也想不到,在距离岳州城三十里的位置,还能够遭遇伏击。

若非洞庭湖中的官军将领,也是我的旧部,根本不可能有这次合作。

岳州和武昌同时损兵折将,附近其他州府的驻军数量都不多,估摸着不敢出城。

短时间内,能够最快驰援武昌的,还是吴国在九江的驻军。

涉及到两家势力,协调的速度再快,也会比我们慢上一步。

当然,敌军敢过来的话,我也不介意提前发动收复九江之战!”

李牧笑着说道。

战争就是如此,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。

为了适应局势,作战计划一直在调整。同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相比,早就改的面目全非。

没有办法,叛军的想法,根本捉摸不透。

如果是强者巅峰对决,那么相互之间还可以猜测一二。

叛军将领鱼龙混杂,谁也不知道遇到的敌人是龙是鱼。

这次的胜利,主要是吃了旧部多的好处。

虞军内部坑队友时有发生,各部间配合能力,糟糕的一塌糊涂。

如果不是熟悉的部队,相互间很难进行合作。

没有地头蛇的帮助,哪怕收到了情报,第三镇也不敢分兵深入敌后玩伏击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