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

第114章 苛刻的要求

  

  邓阳接到的调令,是要求他五日之内,赶到静乐县,先向许鼎臣许道台报到,然后再北上宁武关。

时间紧迫,江瀚这边自然也不敢耽搁。

他抽调了黑子的步兵司和李老歪手下的两个哨,共计一千人,先行出发。

一行人带着五天的干粮,放弃了全部辎重,只带上刀甲,轻装简行。

剩下的炮营、辎重营等就由邵勇和柱子带队,在后面赶过来。

这群人跑得慢,江瀚打算让他们到时候和王嘉胤一起攻城。

两部人马一前一后,朝着岢岚县赶去。

由于岢岚县路程更远,邓阳还领着他们走了一段水路,一行人紧赶慢赶,终于在第四天的黎明时分,赶到了岢岚县城外。

“呼累死老子了!”

江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,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,大口喘着粗气。

他看着身后同样累得不行步卒们,忍不住感慨道:

“离开水路后,咱们这一天跑了快一百里地!”

“这行军速度,比起那些名将们带的兵,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吧?”

一旁的邓阳听了,随口反驳道:

“将军,话可不能这么说。”

“听说戚大帅的车步营,一昼夜就能跑一百里。”

“咱们这是轻装上阵,没带辎重,才勉强跑了一百里,还是比戚大帅差远了啊。”

江瀚没好气地白了邓阳一眼:

“老子能不知道吗?”

“我这是鼓舞士气!”

邓阳被江瀚瞪了一眼,讪讪一笑,赶紧闭上了嘴。

江瀚也懒得理他,随即身后士卒下令道:

“弟兄们,抓紧时间修整,等天亮了再过去叫门。”

得到命令的将士们如释重负,各自找地方休息起来。

有的靠着石头,有的倚着树干,不少人几乎是倒头就睡,鼾声大作。

显然这几天的急行军,把他们一个个都给累坏了。

一个时辰后,天色也渐渐亮了起来,远处岢岚县那紧闭的城门,也随之缓缓打开。

“走!叫门去!”

一声令下,各队士兵纷纷爬了起来,整队列阵。

由邓阳领头,带着一千多人,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岢岚县城的西门,丰城门外。

城墙上的守军很谨慎,他们老早就看见了邓阳这支部队,于是赶紧拉起吊桥,紧闭城门,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。

邓阳见状,心中暗骂一声,随即上前朝着城头高声喊话:

“喂!上面的弟兄!”

“我是窟龙关守备邓阳,奉命前往宁武关剿匪御敌!”

“劳烦开一开城门,让我等借道过境!”

他扯着嗓子喊了半天,城墙上却久久不见有人回应。

就在邓阳快要失去耐心,准备破口大骂之时,城楼上终于探出了个守城军官的脑袋:

“你说你是朝廷官军,奉命剿匪,可有凭证?!”

岢岚县的守军很是谨慎,这年头,山西地面上,遍地都是流寇土匪。

穿着官衣冒充官军杀人越货的事情,也不是没发生过。

更何况,前几天他们才收到消息,说是河曲的巨寇王嘉胤兵败,有可能向岢岚县方向突围。

让他们务必小心提防,严守城池!

谁知道下面这支队伍,是不是王嘉胤的先头部队假扮的?

邓阳也不废话,直接从怀里掏出调令公文,高高举起,在头顶上晃了晃:

“看清楚了!这可是许道台亲自签发的调令!”

“上面盖着按察使司的大印!还能有假?”

隔了这么远,城墙上的守军哪里看得清楚那公文上的字迹?

不过看邓阳那理直气壮的样子,倒也不像是假的。

那军官犹豫了一下,还是不敢擅自开门,只得放了个吊篮下来,喊道:

“邓将军稍待,为保万全,还请将军亲自上城来,待验明正身和公文之后,再做定夺!”

邓阳无奈,只得带着亲兵周力勇,坐上吊篮,被晃晃悠悠地吊上了城墙。

刚一踏上城墙,邓阳就看见,城墙上站满了披坚执锐的士兵和民壮,一个个神情紧张,严阵以待。

而在不远处,一个穿着青色官袍、须发有些花白的老者,正背着手,面色严肃地看着他。

老者身后,还站了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。

邓阳定睛一看,青袍溪敕纹,想必这老者就是岢岚县的县令了,身后那个应该是县丞了。

邓阳连忙走上前去,拱手道:

“在下窟龙关守备邓阳,奉令前往宁武关御敌。”

“还请县尊行个方便。”

说完,他便将手上的调兵公文和自己的守备铜印递给了眼前的县令。

岢岚县的县令叫做谢向文,万历六年生人,如今已经五十有三了。

谢向文接过公文和铜印,仔细查验了一番,缓缓开口道:

“邓将军,一路辛苦了。”

“只是.本县记得,从你那窟龙关前往静乐县,似乎并不需要经过我岢岚县城吧?”

“你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儿?”

邓阳不慌不忙,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搬了出来:

“谢县尊有所不知,前几日下雨,方山那边的官道被山洪冲毁了,道路阻断。”

“没办法,军令如山,我只能选择绕道而行。”

“我等轻装简行,一路抄小道,走水路,这才赶到了岢岚县。”

“还望谢县尊体谅体谅,开门放行,让我等从岢岚县借道过去。”

谢向文听罢,捋了捋胡须,邓阳的说辞听起来倒是没什么问题,但他总是感觉有些不对。

现在是非常时期,还是谨慎为好。

谢向文摇了摇头:

“邓将军,恕我不能开门放行。”

邓阳一听,当场就愣住了:

“什么?”

“我千里迢迢跑来剿匪御敌,你竟然把我拒之门外?”

“你这不是在故意刁难我吗?”

谢向文脸色一正,沉声道:

“邓将军误会了,本官不是有意刁难于你。”

“首先,邓将军接到的调令并非是来我岢岚县驻防的;”

“其次,将军麾下兵马众多,万一入城之后难以约束,起了什么乱子,这个责任,本官担当不起。”

他指了指城东方向,

“将军要去静乐,也并非无路可走。”

“沿着城墙向东五十里,有个荷叶坪山,那里地势稍缓,从那里翻过宋城墙,一样能够通往静乐。”

邓阳一听这话,差点没气晕过去。

绕道五十里?!还要翻山越岭?!

邓阳连忙反问道:

“谢县尊,本将初来乍到,人生地不熟的,您让我怎么找路?”

谢向文态度很坚决:

“没关系,本官可以为将军招募向导,到时候让他们给将军引路便是。”

这一下,邓阳可彻底傻眼了。

这姓谢的老东西,看样子是打定了主意,死活都不肯让他进城啊。

这下他还怎么把江瀚等人给放进城去?

要是江瀚进不了城,肯定也不会放他去宁武关的。

邓阳眼珠一转,突然压低声音,凑到谢向文身边:

“谢大人,还请借一步说话。”

谢向文不明所以,但还是跟着邓阳走到了一旁的角落里。

邓阳也不废话,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,迅速塞进了谢向文宽大的袖口里。

邓阳搓着手,声音压得更低了:

“谢大人,我等远道而来,人困马乏。”

“要是再让我们翻山越岭,绕道五十里,下面的弟兄实在撑不住啊!”

“还请您行个方便,一点小意思,望您笑纳。”

谢向文感觉到袖口里那沉甸甸的银子,低头看了一眼,随即脸色一沉。

他猛地一甩袖子,将那锭银子给甩了出来,“当啷”一声掉在地上。

“岂有此理!”

“你把老夫当成什么人了?”

“你以为区区一点黄白之物,就能收买本县不成?”

说罢,他冷哼一声,拂袖便走。

邓阳愣住了,他看了看地上的银锭,又看了看谢向文那正气凛然的背影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我大明还有这种清廉之人?

邓阳的世界观,在这一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。

无奈之下,只得将求助的目光,投向了还站在城墙上面没走的县丞,张大人。

邓阳故技重施,熟练地将银子塞给县丞:

“张县丞,麻烦您去劝劝县尊。”

“我等实在是没有那个力气,也没有那个时间,再去翻山越岭,绕道岢岚县了。”

他压低声音,带着几分威胁的意味说道,

“这军情紧急,若误了时辰,导致那王嘉胤破关而入,恐怕大家都逃不了干系!”

“失期之罪是要杀头的,想必你我都很清楚。”

县丞听罢也是神情一肃,确实,要是耽误了军情,谁也担待不起。

于是他收起银子,连忙跑去劝说谢向文。

经过县丞苦口婆心地一顿劝说后,谢向文终于还是松了口,勉强同意让邓阳借道过境。

但他又提了几个苛刻的要求:

第一:邓阳带来的兵马,绝对不能进入岢岚县城内部,只能从城墙上通过。

他可太清楚大明这些丘八的德性了,要是放这一千多号官兵进了城,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。

从城墙上走,是最稳妥的办法。

第二:从邓阳部上城墙开始,一直到他们全部离开宜阳门(东门)为止,全程都必须接受监督,并且要仔细清点人数。

进来时多少人,出去时就必须是多少人,一个都不能少!

谢向文为官一任,靠的就是一个小心谨慎。

如今更是非常时期,他决不允许治下的岢岚县出现任何纰漏!

这几个要求一传回来,邓阳再次傻眼了。

不准进城?只能从城墙上走?还要全程派人盯着数人头?!

推荐一本书哈,义父们喜欢的可以去看一看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